
水滸人物青花瓷罐。 賈笑云 攝

水滸人物青花瓷罐。 賈笑云 攝
青花罐器型碩大,尺寸為62*24.5*32!馬未都否認了司馬光砸缸,說是那時候燒不出如此大缸。有人反唇相譏,請君入甕如何解釋?看來古人燒缸沒問題。水滸一組27個缸,每個畫人物4個,計108位。收藏者認為是元青花,并有收藏家錢寶城等先生的鑒定書及北京文博科撿咨詢有限公司委托聯(lián)合國認證協(xié)會關于青花料的鑒定報告。均給與了肯定,無非是說色澤如何、底足如何等專業(yè)術語,姑且聽之,現(xiàn)就我們看到的圖案和文字作一探討。

水滸人物青花瓷罐。 賈笑云 攝

水滸人物青花瓷罐。 賈笑云 攝
據(jù)記載,元青花存世量極少,不過數(shù)百,專家認為不會出現(xiàn)在民間,特別是如此規(guī)模。藏者認為民間極多,只不過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我們認為青花不必非元不可,青花的主要顏料蘇麻離青是通過絲綢之路從波斯等地進口,拒明史記載,鄭和下西洋多次帶回該顏料,以后資源枯竭停止。青花瓷的鼎盛期在明初,叫元青花只不過是由于其始創(chuàng)于元。藏品叫青花瓷即可。

水滸人物青花瓷罐。 賈笑云 攝
水滸系列人物繪畫生動,個個神采飛揚,生靈活現(xiàn)。水滸成書于明初,施耐庵生于元末,他的學生羅貫中參與了反元的農(nóng)民起義,表兄弟卞元亨是農(nóng)民起義軍的將領,因為對農(nóng)民起義的同情和支持,他全力打造了水滸。這組藏品的人物排列混亂,完全沒有按水滸108將排座次排列,估計繪畫者沒有看到水滸成書。

水滸人物青花瓷罐。 賈笑云 攝
繪畫人物名稱與綽號一致,但文字混亂,如雙尾蝎解寶的蝎字書寫時在蟲旁加了歇字。兩頭蛇解珍的珍字寫作珎,這種寫法只有古籍和老工藝品中使用?;旖埨羁〉目∽謱懽鲀y,這也是古籍的使用方法。出洞蛟童威的出字寫作齣,生動地表現(xiàn)了古劇場扮演者咬文嚼字的形象。鬼臉兒杜興的杜字寫作度旁加攴。奇怪的是摸著天宋萬的宋字也是度旁加攴!等等。這說明了兩點,一是元朝把人分為四等: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并不重視漢文化發(fā)展,文字中混雜八思巴文。二是元雜劇演出時常用生僻字如齣字,以抬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價值。三,把杜、宋都寫為度加攴,因攴字表示用錘棒擊打,可以是樂器。杜千宋萬兩人在水滸排名不高,但資歷很老,這種寫法是元雜劇對水滸節(jié)目的一種特殊暗喻--“度千送萬”!用于演出,表示層出不窮;用于觀眾,表示川流不息;用于錢財則表示滾滾而來!這些旁證說明這組水滸人物圖是源于元雜劇題材。其他如大刀關勝,關字寫為関,多見于老瓷器書款(繁體字為關)。雙鞭呼延灼的呼字寫為嘑,行者武松的松字寫為鬆,玉麒麟盧俊義中的麟字寫為麐,翻江蜃童猛中的翻字寫為飜等等,都是古文中的寫法。水滸早期素材只有三十六人,這36人的綽號與成書的水滸有區(qū)別,如豹子頭林沖的綽號原是魯智深的,但流傳于民間如元雜劇等領域人物已是108將了,施耐庵正是按民間流傳而整理的。罐體描繪的108將姓名綽號與水滸成書一致,可以判定作品不早于明初。

水滸人物青花瓷罐。 賈笑云 攝
如果對器件表面和內(nèi)部變化用肉眼及儀器進行鑒定稱為理化法,我們把用繪畫和文字演變的追溯來對一些文物鑒定自稱為文科法。這組器物用此法分析,應該是元末明初的青花瓷。如果是后仿的,應該有原圖面世,但從未見過類似作品;同樣,如果是仿品,人物排列會有序,可以有錯別字,但不會使用一些傳承有序的某一歷史期間的習慣用詞。當然,造假者也可能文化底蘊深厚,早已預判到這一切,有意設置陷井,也屬未知數(shù)。這都是一家之言,希望拋磚引玉,引起爭論,以鑒別真?zhèn)?。如果是彌天大謊,大家引以為戒。如果是驚世駭俗,那將為我國寶藏系列又添一個新家族,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
(責任編輯:黃河)